母乳喂养的六大烦恼,你有吗?

母乳,是妈妈给予新生宝宝最好、最珍贵的营养礼物。可是,在坚持母乳喂养的路上,总有各种不顺、烦恼出现,比如宝宝拒绝乳头、乳头衔不住、乳头破裂、吐奶……让母乳喂养的妈妈身心疲累。今天我们汇总了母乳喂养的七大烦恼和解决办法,中招的妈妈快来看。

1.拒绝乳头(乳头混淆)

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叫作乳头混淆,这种现象多见于吃母乳之前先吸吮了奶瓶,或者某段时间频繁使用奶瓶,再让宝宝吃母乳,反倒不适应了,便会出现拒绝妈妈乳头的反应。

解决办法:当新生儿出生后,最初的半小时是很关键的。这时妈妈把乳房给宝宝,他一定会拼命地吮吸,虽然妈妈的乳汁还没有分泌,只是少许的初乳。但宝宝需要的是妈妈的乳房。一旦妈妈选择喂母乳,就一定要想尽办法让宝宝吃到母乳。一开始宝宝会哭,但是只要你狠下心来,多喂几次,坚持到底,宝宝很快就会适应母乳的。


2.衔不住乳头(乳头凹陷)

宝宝衔不住乳头,造成吃奶困难,多是因为妈妈的乳头太小、太短造成的。

解决办法:妈妈每天用食指、中指、拇指三个手指捏起乳头,向外牵拉,每一下至少坚持拉1秒,每次拉30下左右,每天至少拉4次,在喂奶前拉更好;用吸奶器吸引乳头,每次吸住奶头约半分钟,连续5~10次,每天至少重复两遍;让大一点的孩子帮助吮吸乳头,也可让丈夫帮助;喂奶时用中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乳晕上方,使乳头尽量突出,也防止乳房堵住宝宝的鼻孔。


3.吸破乳头(乳头皲裂)

乳头损伤,是很多母乳喂养的妈妈不得不承受的痛苦之一。常有哺乳的妈妈,乳头被宝宝咬破了,甚至会并发乳腺炎。

解决办法:其实,宝宝咬破乳头,不是宝宝心狠,而是妈妈的哺乳方法不对。在哺乳时,妈妈一定要让宝宝完全含住乳头,让宝宝把乳晕尽量含入口中,而不单单是乳头。妈妈千万不要因为乳头疼痛,就本能地向后躲,这样宝宝含的乳头就会更少,不得不牵拉乳头,从而再次造成乳头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4.吃吃停停

一般出现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吃奶时总是吃吃停停,吃不到几分钟就睡着了。这种现象多是由于妈妈的奶量不够造成的。

解决办法:当妈妈的奶量不足时,哺乳时,就要用手轻轻地挤乳房,帮助乳汁分泌,新生儿吮吸就不用太费力气了。两侧乳房轮流哺乳,每次15~20分钟,也可以先喂母乳,然后再补充其他代乳品等。要注意,代乳品的温度、甜度应与母乳尽量一致,奶嘴的柔软度也应与母亲的乳头相似,这样就使宝宝难以辨别,否则会使宝宝拒绝食用的。

 

5.边吃边睡

在刚开始的几天,新生儿在吃奶的时候睡着是很正常的。因为哺乳对宝宝而言是一个能量摄入的过程,因此,他很容易就感到疲劳了。但是,如果宝宝在每次哺乳后都睡着,你就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让他保持清醒了。

解决办法:你可以给宝宝光着身子哺乳,摸摸他的小脸蛋,挠挠他的小脚趾头,或者动一下支撑他的胳膊,但不能强迫宝宝醒着。哺乳时睡觉会使宝宝晚上入睡困难,如果到8周或10周时,宝宝还是每次哺乳时睡着,你可以轻轻地把他从你乳头上移开,让他睡觉。要让宝宝养成不含乳头入睡的好习惯,刚开始可能得费点心思,但从长远考虑,这能防止宝宝养成每次睡醒就需要喂奶的不良习惯。


6.吐奶

吐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是喷射性地从嘴里、甚至鼻子里涌出的。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

总的来看,多数是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新生儿呕吐与其他年龄婴儿不同,这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形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一旦遇到喂养和护理不当,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或用奶瓶喂奶时橡胶奶头孔眼过大,致使婴儿吸奶过急;或喂奶后让婴儿平卧,或者过多、过早地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婴儿吐奶。这种吐奶在改进喂养和护理方法后即可防止。

生理性吐奶解决方案:适量喂食,切勿过多;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避免仰卧时给宝宝喂奶;喂奶时不要太急、太快,如有必要中间可以暂停片刻,以便宝宝的呼吸更顺畅;在喂食完毕后,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会儿,并轻拍其背部。

疾病性吐奶应对方案:一些疾病也会引起婴儿吐奶,如食道和胃肠道的先天畸形、肠梗阻等。新生儿患脑膜炎、败血症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出现吐奶,这些疾病引起的吐奶常较剧烈和频繁,且不是一两天能恢复的。所以遇到新生儿吐奶时,要仔细观察每天的吐奶次数,大小便怎样,有没有腹胀、发热或精神不好等症状。当吐奶又伴有其他症状,或每天吐奶次数在2~3次以上时,应及时到医院让医生检查。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