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宝宝肚肚总胀气?4招教你“出气”

专家介绍

蒋竞雄 中国优生科学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营养博士 主任医师

擅长:儿童喂养、儿童肥胖、儿童疾病综合管理、贫血及维生素A缺乏、儿童意外伤害、社区儿童保健管理等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营养。

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研究员,中国优生科学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任任委员,早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后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瑞典Uppsala大学医学院妇幼系儿童营养专业硕士学位,获得瑞典Uppsala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保健服务专业 博士学位。


宝宝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加上气温变换不定,一旦吃得稍有不妥,宝宝的小肚肚就容易中招,出现胀气、消化不良等问题。那么日常中宝宝胀气的表现都有什么呢?家长们别再犯错误的喂养方式了,到底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宝宝胀气?下面家长们就跟我来学习下帮宝宝“出气”的正确方法吧。


一、宝宝出现胀气的表现和原因

首先家长要识别宝宝胀气常见的表现,主要有几个特征:

1)宝宝肚子鼓鼓的,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2) 放屁多,可能还有响屁;

3) 小宝宝还会不停地哭闹,胳膊腿不停地乱蹬,同时宝宝睡不安稳,哭闹频繁。

宝宝为什么容易出现胀气?除了宝宝肠道自身发育不完善,还一般和两个原因有关:

1、宝宝吸入了太多空气。这和家长的喂养方式有关系,如果奶瓶喂食时宝宝吃得急,喝奶过快都容易吸入大量气体,空气堵在肠道里造成肠胀气;母乳妈妈还要注意如果自己吃了产气的食物,也会通过乳汁引发宝宝胀气。

2、宝宝对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过敏不适应。无法吸收也会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胃肠道内产生大量的气体。普通牛乳中的蛋白质,酪蛋白含量占了80%,因为酪蛋白是大分子,和磷酸钙相结合形成“酪蛋白胶束”,容易在宝宝胃里凝结成块,很难被消化,引起胀气。


二、如何帮宝宝“出气”的四大招

1、正确掌握喂奶姿势

不要等到宝宝饿到哭得很厉害时才喂奶,宝宝在哭闹时吃奶容易吞入空气。同时瓶喂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家长如果听到冒泡的声音,或是看到奶从孩子的嘴角流出来,那说明宝宝对奶嘴的含裹可能不是很严密。家长在喂奶时最好将宝宝的头摆放成45°,并相应地倾斜奶瓶,保证奶嘴总是充满奶水,还要注意奶嘴孔的大小也要跟宝宝的月龄相适宜。每次喂完奶后,不要立马放下宝宝,要注意拍嗝。

2、选择一款亲和肠胃的配方奶粉,不要频繁换奶

不要一胀气拉肚子就换奶粉,正如前文所述,宝宝的胀气和其肠胃发育、喂养方式不合理、奶粉冲泡不正确有关,随意给宝宝换奶粉反而容易伤害肠胃,所以家长应该提前做好功课,为宝宝选择一款亲和肠胃的奶粉,而以下几项因素会影响一会奶粉是否亲和宝宝肠胃:

  • 短时间一次成粉:生牛乳一次成粉,取消了存储、运输等中间环节,加工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鲜活营养,拥有国家专利技术的奶粉,品质上更能有所保障;
  • 水解小分子蛋白相比大分子更易吸收:水解小分子蛋白配方是将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水解成小分子蛋白,更容易被宝宝娇嫩的肠胃消化和吸收,同时还能降低宝宝蛋白质过敏的几率,提高宝宝对蛋白质的吸收率,减少腹泻肠绞痛便秘的风险;
  • 益生元组合等成分:添加GOS+FOS益生元组合的配方奶粉,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吸收,OPO结构脂能有效帮助宝宝改善便秘的情况,多种成分组合有助于宝宝的肠道更健康。

3、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

少给宝宝吃油腻、生冷、坚硬、甜腻的食物,这些都很伤胃,长期吃的话严重增加肠胃负担。多给宝宝吃一些果蔬,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同时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才能刺激肠胃,帮助肠胃慢慢恢复正常蠕动,避免引发积食胀气。

4、适度按摩

适度的按摩能促进肠蠕动和排气,缓解宝宝肠胀气。家长可以将掌心搓热,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沿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宝宝的肚子,可以给宝宝多做做排气操,促进胃肠壁的吸收,也可以缓解腹胀。

宝宝的健康离不开好的吸收,好的吸收又与健康肠道密切相关,所以家长一定要用心呵护宝宝肠道,注意上述四大招,帮宝宝轻松赶跑胀气烦恼,拥有健康肠道。


发布于2024.01.15 18:35 次阅读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