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擅长炒菜的老公,善于烹鱼煮鲜的婆婆,我这个地道的北方妹子,已经很不靠谱地贪恋上了南方的美食。我和先生天南地北组成一个小家,口味相差甚远,却毫无违和感。我爱吃他的小炒,他喜欢我的面食。
每个忙碌的日常,婆婆干脆利索地做好三五个小菜,我们一起共享。
每个悠闲自在的周末,我就来一手“颇不地道”的山西面食,食谱从未统一过,全是跟着感觉和心情走。家中有什么菜,信手捏来,与面食一组合,那就是他们眼中的“北方美食”。
虽说食材常有变化,但是有一道菜,却是传承了妈妈的味道。婆婆和先生认可之余,已深得宝宝们的喜爱——豆角焖面。
在老爹亲手种的小菜园里,这个季节,最不缺的就是西红柿、豆角、青椒、黄瓜等。这些天然平凡的食材构成了我心里最怀念的味道。成家后,我开始用记忆中妈妈的做法,来填补自己心底最渴望的味道。
这不,周末有闲,我又开始怀念妈妈的味道了。就打定主意,午饭就是它了!
Step 1:买食材
和大宝一起,从超市买来架梅(老家叫豆角)、西红柿、土豆、鲜面条,再配上自制的腊肉(温州那边叫“酱油肉”——酱油、麻椒、蒜腌渍一天后,冬日户外晒干而成。腊肉也可用香肠、五花肉代替),料齐了。
Step 2:备食材
大宝负责择架梅,我负责洗净切丝,然后土豆削皮切条,西红柿洗净切块,葱姜蒜适量。
Step 3:炝锅
1)锅中倒入适量食油后,放些整粒儿的花椒和八角,中小火慢慢地让花椒的香味渗入油里,待花椒颜色变深后,控油铲出。(这是我的私人小秘诀)
2)放入姜蒜,大火爆出香味,放入腊肉,翻炒出香味,倒入料酒。
3)倒入架梅,翻炒至颜色变水绿,放入土豆条、西红柿,继续翻炒。倒适量酱油、盐。(盐的量需要把握好,稍微咸一点点,因为还要考虑到面的量)
4)添加适量水。水的量很关键,刚刚湮没菜即可。(水多了容易把焖面做黏糊,水少了就可能菜都没熟就糊锅底了,面还干得无法入口。)
5)均匀地在菜上“铺好”面,不要挨着锅沿儿。
Step 4:焖锅
盖上锅盖,中大火焖5分钟左右。期间可以准备适量陈醋,放入虾皮,或者小葱、青椒、辣椒之类的,待面焖好后,拌入提味(这也是妈妈的独家小秘诀,提味大大滴)。
Step 5:出锅
挑起边上的面,可以窥探一下,锅底稍微还有一点水分,面已经蒸入水分。这时,挑散面条,跟下面的菜和起来,倒入备好的陈醋。搅和均匀后,出锅~
原本以为,那么一大锅了,铁定要剩了。结果,还有点不够吃。平时挑肥拣瘦的大宝,一气儿吃了近两碗,我自己就干掉3碗(减肥的事儿,再说吧。能做到自己心里,实在是忍不住啊!)
要说这道菜有多么特殊,并没有。但它充满了人间烟火气——食材易得,营养多样。渗入面条里的汤汁,美味可口,能满足宝宝们挑剔的味蕾。对于还不会拿筷子的二宝,小手抓着吃非常方便。最最重要的是,这是妈妈传承给我的,我给宝宝们的“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