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与育儿的深思


关于教育与育儿的深思

       教育本身是专门针对人的活动,具体的定义,康爸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只是想写写我的一点思虑。与各位父母略作交流探讨。

        教育本身和其他的科学不同,不像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这些科学有明确的对错之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与这些科学的不同之处还有一点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教育很难使用现有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都能成就两个看似相同的孩子,例如,清华北大的学生,一定有些是在极为严苛的家庭教育下长大的,一类一定是在宽松的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那我们如何评价这两种家庭教育的优劣呢?从考上清华北大这点上来说是无差异的。

       又比如,我们对很多孩子进行长达数十年、数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对于某种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判断。可是我们都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自身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再者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评判标准等等的不同,对最终的判别也会天差地别。

        还如,孩子关于玩具分享的学说,有的教育者认为,父母一味的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违背了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孩子没有尊重,将来孩子就不会拒绝他人的要求,不会保护自己的权利形成“讨好型人格”,一类就会过分在意自己的物权,不愿同他人分享无法融入群体。还有的教育者认为,教育就是要改善人类心理发展不好的规律,例如自私、欲望、妒忌,一味的顺从孩子就会让孩子变的更加自私。

       那么首先作为家长,我就很想知道,这两种不同的引导方式所得出结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对多少人的跟踪研究,多少年的跟踪调查,多少样本的分析比较?这种样本群体本事是否拥有足够的代表性,样本本身是否有差异?是这单一的引导方式导致的最终结论还是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了最终的结论?又或者是用了什么样的其他的研究方法?有人会说是心理学的,别忘了在19世纪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叫我看这两种理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都有一定的缺陷。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我想作为父母你需要特别了解你的孩子,善于综合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不论什么东西和谁都不愿意分享,那么你就要做正确的引导。如果你的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愿意和别人分享,没有自己物权的意识你也需要引导。

       再有就是现在所有人都认为真理的孩子学习外语的最好时期是在2.5岁-3岁,好像错过了这个时期外语就很难学好了,可是真相确实如此吗?这种宣传到底是基于科学,还是基于商家的广告宣传呢?大家对傅雷可能都不陌生,《傅雷家书》被誉为中国两家必读家书之一,傅雷一生翻译33本名著,作为一代翻译巨匠,你看他给儿子信中对语言学习的心得就会发现,可能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

       所以我认为教育最大的真谛就是“因材施教”,父母必须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辨识各种教育观念理念的意识,还要能找到针对自己孩子正确的引导方法。教育一定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灌输,我们的教育是最应该思考和思辨的。


一,【听听宝爸与你分享系列】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陪娃






有其父必有其子-言行是面镜子






送娃入园其实没有那么难






关心则乱的那件事













二,【说说教育那些事系列】


 


热文:独生子女时代的隐痛: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






从《延禧攻略》、《如懿传》看皇家的育儿经




发布于2024.01.17 09:44 次阅读

评论 ·